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文|新浪财经 罗宁   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中文名芬迪)因一款联名包的设计引发争议。该包使用了类似中国结的编织工艺,但在品牌宣传中却称其为“韩国传统工艺”,并...

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文|新浪财经 罗宁

  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中文名芬迪)因一款联名包的设计引发争议。该包使用了类似中国结的编织工艺,但在品牌宣传中却称其为“韩国传统工艺”,并暗示源自韩国传统文化。

  这一表述迅速引发中国消费者的强烈不满,Fendi也被指“文化挪用”甚至“文化剽窃”。事件发酵后,尽管Fendi官方客服回应称“已关注并反馈至相关部门核实处理”,但该品牌至今未致歉。

  不少网友表示全面抵制Fendi:“赚着东方市场的钱,却把东方文明当调色盘随意涂抹?”

  其实近年来,洋品牌在文化上翻车事件屡见不鲜。从Dior“马面裙”事件到如今的Fendi“中国结”事件,其背后所属的LVMH集团屡次“翻车”,可能暴露了其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轻视。

  根据LVMH集团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财报显示,LVMH集团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销售额在第四季度同比下降了10%,全年则下降了11%。对于中国市场情况,LVMH的首席财务官表示,“市场仍然低迷。”

  “文化挪用”的Fendi频现质量问题

  Fendi“中国结”事件起源于2024年11月,其与韩国手工艺人合作的联名手袋设计,其绳结造型与中国结高度相似,但品牌在Instagram等平台将其归为“韩国传统工艺”,并暗示源自韩国文化。网友批评Fendi存在“文化挪用”甚至“文化剽窃”。

  争议发酵后,Fendi删除了相关帖子和视频,但截至发稿,Fendi官方未发布正式声明,更没有致歉。值得注意的是,品牌代言人程潇迅速宣布与Fendi合作已到期,而近期官宣的代言人檀健次、宋雨琦则暂未回应。

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实际上,韩国挪用“中国结”的事件早有预警。据公开信息查询,韩国女团IVE在2024年5月的打歌节目中,全员佩戴白色中国结,且女团成员安宥真在早前宣传出现大量中国传统元素的MV《HEYA》时称“韩国的独特之美”,而Fendi曾在2023年宣布安宥真成为其韩国品牌大使,后者还曾为Fendi拍摄多组时尚大片。

  也因此,网友们认为,作为面向中国市场的奢侈品牌,Fendi此次“核实处理”的太极打得再圆,也遮不住某些品牌骨子里的傲慢:赚着东方市场的钱,却把东方文明当调色盘随意涂抹,“强烈抵制”。

  还有网友总结称“中国结从殷商走来的三千年编绳记忆,倒成了韩国匠人的独家专利?”

  而对于Fendi,此次因“文化挪用”造成的翻车,仅仅只是其近年来国内出现的诸多问题之一,作为与Gucci、Prada等品牌处于相近水平的奢侈品牌,其商品质量曾多次被检测不合格并被监管机构点名批评。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4年,2017年、2020年,Fendi接连被有关部门曝出商品质量问题。尤其在2020年第三季度,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共抽查了Fendi旗下284批次样品,经检验,有67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Fendi做工差”“包包表皮掉渣”“表面起球”“鞋子穿三次就开胶”等关键词频频出现,在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网站,关于Fendi的投诉量有近千条,多与其所宣传的“工艺精湛”严重不符。

  为什么海外品牌总“不长心”?

  对中国文化的轻视造成负面影响的不仅是Fendi。

  实际上,近年来,杜嘉班纳(D&G)、包括迪奥(Dior)、LV等海外品牌在国内出现的“翻车”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品牌出现舆情后视而不见,被消费者指责“装傻充愣”,此举也对其销售造成了极大影响。

  关于文化最大的一起舆论风波,要属杜嘉班纳事件。在2018年11月,作为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简称D&G)在上海举办的大秀,其发布了三则名为《起筷吃饭》的广告宣传片。广告中,一位亚洲面孔的模特被指导用筷子吃意大利披萨和甜卷,筷子被描述为“小棍子形状的餐具”,模特的姿势和表情被指“丑化”了中国人。此外,广告片中还存在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和对白人模特的“美化”,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强烈不满。

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随后,D&G创始人之一Stefano Gabbana在社交媒体上与网友争辩,并公然辱华。这一言论迅速发酵,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国内主要电商平台(包括天猫、京东、网易考拉等)全面下架了D&G品牌的相关商品。章子怡、陈坤、李冰冰等明星纷纷表态抵制D&G大秀,原定的时装秀被迫取消。

  该事件对D&G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受到明显冲击,其线上销售渠道一度瘫痪,至今都未“恢复元气”。

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

  类似的还有2022年Dior“马面裙”事件。Dior推出的一款廓形裙因与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高度相似,却未提及灵感来源,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由于Dior官方未对“马面裙”事件进行正面回应,被指责为“装傻充愣”,忽视了中国消费者的质疑。这一事件导致Dior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受损。

  在“马面裙事件”后,Dior所属母公司LVMH集团在中国的营收出现了“严重的两位数”下降。

  Dior和Fendi,均属于LVHM集团。今年1月,LVMH公布的2024年四季度和全年的财务业绩显示,2024年的营收846.8亿欧元,较2023年同比下降1.7%。四季度营业收入239.3亿欧元,同比下降0.08%。此外,集团经常性营业利润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降,在有机基础上下降了14%,至196亿欧元,主要受到增长放缓、成本增加和产品价格几乎未变的压力,影响了利润率。

  而在亚洲地区,LVMH也遭遇“寒冬”。截至2024年12月31日,LVMH集团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销售额在第四季度同比下降了10%,全年则下降了11%。对于中国市场情况,LVMH的首席财务官 Jean-Jacques Guiony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仍然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Fendi此次负面新闻发生之际,正是其加速在华布局之时。而随着社交网络对于Fendi品牌的质疑,其在华运营也将受到冲击。

  据悉,2025年Fendi品牌将迎来百年庆典,此前曾宣布檀健次为男装代言人,并计划通过明星效应提升市场渗透率,但相关负面事件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正在引发持续的产品抵制声浪。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2024中国奢侈品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者预计实现奢侈品消费5,720亿元,较去年增长4%,连续五年对全球奢侈品市场贡献达20%~25%。然而,消费者对品牌文化尊重的诉求也在显著增长,并成为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显然,此次事件也再度折射出奢侈品行业在文化融合中的深层矛盾。

  专家:国潮已兴起,“洋大人”真该好好“补补课”

  针对“文化挪用” 这一概念,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产业界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和判断标准,这也导致对相关品牌难以形成硬性的约束。但不少专家认为,即便如此,公众也具有针对传统文化的朴素情感,若企业在营销宣传过程中没有对此展现尊重和敬畏,则极易造成负面舆情,甚至严重影响其经营发展。而纵观不少海外企业,即便已经在中国拥有极强的“吸金”能力,但往往仍在对异域文化缺乏理解和尊重的情况下,随意运用其元素,或是对原文化进行错误展示。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副教授刘凌指出,中国奢侈品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各大品牌纷纷被曝存在辱华、歧视、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的现象,可见尽管大多数品牌以本土化策略为标榜进行战略布局,但在实际实施中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本土文化,而是仍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跨文化传播活动,这是其在中国市场总“不长心”的直接原因。

  上海夏至良时咨询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告诉新浪财经,从此次事件,能看出部分奢侈品品牌存在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消费者对文化认同的强烈需求。“但国外奢侈品品牌频繁“翻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品牌自身的文化认知不足、全球化与本土化失衡、危机公关机制不完善等内部因素,也包括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者需求转变等外部因素。”他表示,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必须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制定有效的本土化策略,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并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同时,也需要真正重视中国市场,倾听消费者声音,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行业分析师张书乐表示,国外企业特别是消费品厂商,总是有股“洋大人”的傲慢与偏见,不光是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更加不乐意了解,总觉得中国消费者还和十多年前一样对洋货有特殊的情绪价值,甚至乐意为假洋货买单。然而,在国潮兴起,新国货正在全球赢得市场的当下,这种对中国市场的消费情绪变化不予理睬的态度,恰恰让一些洋品牌出现各种翻车,甚至最终从中国离场。顾客就是上帝,不只是服务和品质,还有对消费者文化传承的尊重,这恰恰是一些洋品牌该好好补课的“大事”。

本文来自作者[adminc]投稿,不代表竹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odbgbl.cn/post/11588.html

(28)

文章推荐

  • 过年去云南旅游合适吗?云南过年旅游有何特色

    过年去云南旅游合适吗?云南过年旅游有何特色过年去云南旅游合适吗云南是一个非常适合过年旅游的地方。(1)气候宜人云南大部分地区冬季气候温暖,阳光充足,能让你在寒冷的冬季享受温暖舒适的假期。(2)自然风光多样有美丽的山水风光,如石林、玉龙雪山等。(3)民族风情浓郁

    2025年02月02日
    64
  • 哪些是好一点的二本院校?它们的优势专业有哪些?

    哪些是好一点的二本院校?它们的优势专业有哪些?好一点的二本院校有很多,以下为你列举一些及它们的优势专业:**广东财经大学**:-优势专业有市场营销、法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优势专业有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2025年02月06日
    45
  • DeepSeek席卷证券业!多家券商,火速官宣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全球爆火出圈之后,Deepseek的风也席卷证券业。  本周复工以来,包括国泰君安、国金证券、中泰证券、兴业证券、国元证券、华福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陆续官宣,已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本地化部署。  券商中国

    2025年02月08日
    34
  • 纸牌怎么才能赢

    纸牌游戏,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纸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东方和西方文明,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纸牌的雏形可能与叶子戏有关,历经岁月的演变,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玩法。在西方,纸牌也有着独特的发展脉络,从最初简单的牌面到如今种类繁多的纸牌游戏。纸牌游戏中的大牌,往往是决

    2025年02月10日
    51
  • 实控人涉与前妻财产诉讼纠纷 瀚川智能或面临控制权不稳定风险

      每经记者程雅    每经编辑杨夏      一起与前妻间的财产诉讼纠纷,导致瀚川智能(688022.SH,股价13.19元,市值23.2亿元)实控人蔡昌蔚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9成股份遭到冻结。  2月17日晚,瀚川智能披露,公司于近日通过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系统查询

    2025年02月18日
    37
  • 移民日益成为富人的专利 第二本护照价值几何

      虽然许多国家加大力度打击非法移民,但有意移民的人仍然可以通过支付一定数额的现金获得合法居留权。一些国家提供所谓的“黄金签证”,有些甚至通过“黄金护照”授予国籍。它们的价码各不相同,有些只对富人申请者开放,有些价格相对实惠一点。  购买黄金签证的人往往是俄罗斯、中东等地那些想要生活在西欧或美国的

    2025年02月27日
    22
  • 花旗:维持裕元集团“中性”评级 下调目标价至15.8港元

      花旗发布研报称,维持裕元集团(00551)“中性”评级,目标价由16.8港元下调至15.8港元。该行称,受客户补货支持,去年裕元集团制造业务毛利率大幅扩张后,预期进一步扩张毛利率的空间有限,需求前景审慎,将裕元集团2025至2026财年盈利预测下调7%至10%。  花旗指出,裕元集团2024

    2025年03月12日
    15
  • 七地获批开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

      3月13日,国家数据局发布消息称,近日函复同意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等7个地方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  国家数据局明确,下一步,各试验区将聚焦制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围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2025年03月14日
    14
  • 里昂:维持华润啤酒“跑赢大市”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30.4港元

      里昂发布研报称,维持华润啤酒(00291)“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升至30.4港元,由于啤酒行业竞争维持激烈,将今明两年收入及盈利预测下调1%至3%。该行预期,今年中国高端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亦是投资者关注重点,目前预测华润啤酒大众高端及以上档次啤酒销量增长,在产品整体平均售价提升下2025年收

    2025年03月19日
    11
  • 花旗:维持香港中华煤气“中性”评级 2024年营业利润略好于预期

      花旗发布研报称,维持香港中华煤气(00003)“中性”评级,公司2024年的营业利润略好于预期,同比增长5%,增量主要来自中国内地燃气业务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公司预计2025年连接数将同比增长4-5%,美元利润率每立方米提升0.002美元。绿色能源方面,总体目标是在2025-2027年引入不使用

    2025年03月21日
    10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adminc
    adminc 2025年04月05日

    我是竹日号的签约作者“adminc”!

  • adminc
    adminc 2025年04月05日

    希望本篇文章《从Dior到Fendi,洋品牌为何屡踩“文化红线”?》能对你有所帮助!

  • adminc
    adminc 2025年04月05日

    本站[竹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adminc
    adminc 2025年04月05日

    本文概览:  文|新浪财经 罗宁   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中文名芬迪)因一款联名包的设计引发争议。该包使用了类似中国结的编织工艺,但在品牌宣传中却称其为“韩国传统工艺”,并...

    联系我们

    邮件:竹日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