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如何分辨科学与伪科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分辨科学与伪科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科学与伪科学的特征对照如下(表格):
科学:科学发现主要通过科学刊物来发表,刊物由同行评审并且坚持苛刻的诚实性和准确性标准。
伪科学:文献以普通民众为对象,没有评审、没有标准、没有发表前核实、没有准确性和精确性标准。
科学:要求有可重复的结果,实验必须精确地描述,以便实验可以精确地复制或在原基础上改进。
伪科学:结果不可重复或验证。如果有研究,总是描述得模糊不清,人们无法推断从事了什么研究或研究的手段。
科学:寻找并详尽地研究失败,因为不正确的理论常常可以意外地得出正确的预测,但正确的理论绝不会得出错误的预测。
伪科学:对待失败方式是:忽略、找借口开脱、隐瞒、用谎言掩盖、大事化小、辩解、合理化、遗忘、不惜一切回避。
科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研究对象了解得越来越多。
伪科学:对物理现象或过程无任何发现或研究。无进步,没有了解任何实质的东西。
科学:通过诉诸物证、基于逻辑和/或数学推理的争论、推出数据所允许的最佳案例来使人信服。当新物证与旧观点相违背时,旧观点被抛弃。
伪科学:通过效忠和信仰来使人信服。伪科学具有强烈的准宗教成分:企图改变人的信仰而不是说服人。不顾事实人们也得相信,而不是因为事实才相信。
科学:不提倡或推销未经批准的业务或产品
伪科学:通常靠销售有问题的产品(书籍、聚众讲学、保健食品)和/或伪科学服务(星相算命、性格测算、心灵信息、和人生预测)来赚取部分或全部生活费。
以上对照表还可以大大扩充,因为科学与伪科学对自然的观察方法完全背道而驰。科学依赖并且坚持自我审问、试验和分析思维,很难自欺欺人或回避面对事实。伪科学则保留古代的、天然的、非理性的、非客观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比科学古老千百年,这种思维过程已经造就了对于人类和大自然的迷信和其他幻觉观念和错误观念:从女巫到种族主义;从平板地球到房屋外形的宇宙,其中阁楼住着上帝,地窖住着撒旦,地面住着人类;从求雨舞蹈到折磨拷打精神病患者以便从其身上驱邪除魔。伪科学怂恿人们异想天开。提出似是而非的“学说”来使人们认为一切信念都是同等正确的。科学一开始就说,让我们忘掉我们信以为真的东西,然后通过调查来发现事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些道路并不交叉,各自通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说到这里,有一些混淆不清是由我们可以称之为“交叉”所引起的。“科学”二字不是人们胸前挂着的勋章,而是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一旦人们停止从事科学,就不再是科学家。伪科学中有相当数量(令人担忧)是由这种情况造成的:一些在某一领域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一头扎进一个他们不懂的领域。一位物理学家宣称发现了生物学新定律,或者,一位生物学家宣称发现了物理学新定律,这种情况几乎必属伪科学。那些伪造数据、或打压与他们先前的知识有冲突的数据、或拒不让其他科学家看见其数据,害怕被独立调查者均属伪科学。科学好比一座由学术诚信,公平、理性构成的山峰,山顶又陡又滑,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靠近。稍不努力,你就会滑下来掉进伪科学。还有一些伪科学是由受过少量专业科学或技术训练的人造成,这些人不是职业科学家,不理解科学这一行业的性质,但以“科学家”自居。
人们可能会猜想难道不存在往其他方向的“交叉”的例子,比如,一直被科学家认为是从事伪科学的人,最终被承认从事的是正宗科学,他的观点也最终被科学家接受。从以上我们所概括的来说,这种情况极为希罕见,如果不是从来没有的话。实际上,我就此事询问过见闻广博的同行,我和他们都从未听说过在完整科学手段被科学家所熟悉和使用的几百年中发生过一例这种情况。的确存在着这种情况:一位科学家被同行认定是错误的,后来获得了新的信息之后,发现他是正确的。与普通人一样,科学家也可能产生直觉认为某种现象是可能的,但又无足够的证据使同事相信他们是正确的。这些人不会变成伪科学家,除非己有成堆的物证反驳了他们的观点时他们仍然坚持自己是正确的。持错误观点或犯错误是不可回避免的。我们都是凡人,难免犯错误,但真正的科学家会警惕犯错误的可能,并及时纠正错误。伪科学家则不是这样。事实上,伪科学的一条简短定义是:“一种开脱、捍卫和保留错误的手段”。
对于有文化、理性的人们来说,伪科学完全是胡说八道、荒诞不经,因而不会有什么危害。是笑料,不用害怕。
不幸的是,这不是一个明智的态度。伪科学可能极端危险,其危害包括:
渗透政治制度,以民族纯洁性的名义为占星术正名。
渗透教育制度,排挤掉科学和理智。
在健康领域使成千人面临不必要的死亡和病痛的危险。
渗透宗教,助长宗教狂热、不容许相反的言论、以及发动圣战。
渗透传播媒体,阻碍选民获得有关重大公共问题的真实信息。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有哪些不同观点。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有哪些不同观点。 非科学和伪科学是从科学群中划出来的。 就是说, 在不满足于一般划界标准中所称之为 科学条件的命题, 均被推到科学以外的非科学范围, 即不满足于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 义的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检验之外的题被称为非科学。 满足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标准是判断 严格意义上科学命题的必要条件,同时也需要满足积累性、进步性和预见性功能。因此,我 们把那些不满足科学命题必要条件,即不可检验的知识理论体系,统称为非科学。伪科学是 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 分界问题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问题,也是科学的性质问题。 (1)逻辑经验主义 有意义的命题能被经验验证。 提供超量的经验内容, 它是使一个陈述成为科学的充分条 件,同时这个超量内容也应是可检验的。 (2)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标准 可检验性即为可证伪性,可检验性是一个命题在原则上可以用经验(观察、实验)验证 它是一个陈述之成为科学的必要标准, 一个陈述不具备可检验性就不是科学的, 但是仅仅具 备可检验性并非就是科学的。 (3)历史主义学派 ①库恩、拉卡托斯坚持一种相对的、变化的划界标准,区分在于是否是在范式和研究纲 领的指导下解决疑难 ②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 (4)邦格的多元划界标准 (5)辩证唯物主义的可检验性标准 理解:在科学哲学领域,虽然各派学者关于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及其确立的划界标准 各不相同, 但除了极端历史主义者之外, 各派学者基本上都承认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所 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而关于划界标准的选择,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将科学理想化, 把理论和经验事实的关系看作是决定科学本质的唯一因素, 企图从这种关系中去寻求科学划 界普遍的、 绝对的标准; 极端的历史主义者则完全否认理论和经验事实的关系在决定科学本 质重的意义和作用,而把社会学、心理学因素的作用片面的夸大;温和的历史主义者把科学 理论看作有一个历史进程的理论体系。在这里科学划界的标准不再是恒定的、不变的、绝对 的,二是历史的、发展的、相对的,并有主观的介入,渗透着心理和社会的因素。但是,逻 辑经验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者都是试图用一种特征或一种标准来区分科学或非科 学。 随后邦格的多元标准弥补了上述逻辑经验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者划界标准的 不足,但邦格没有考虑到量化的划界标准是否可能,而且所谓的精确性也相当模糊。另外, 邦格提出的科学划界模型是静态的, 没有考虑到各个要素的变化以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 尽管逻辑经验主义将“可检验性”作为科学划界的唯一标准是有问题的,但是可检验 性也确实是科学区别于非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像历史主义者强调科学划界中的“价 值判断” ,也即社会的、心理的因素,其重要性同样是不可忽略的。在科学划界中,事实判 断和价值判断必定是统一的,但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和前提。因而,确立科学划界标 准必须是多元的、全方位的,而不是一元的、单层面的;科学划界标准应该是发展变化的, 并具有随历史发展的相对性,而不是静止的,绝对的;科学划界的标准应当是相对精确的, 可操作的,而不能是随意的,没有现实意义的;最后科学划界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理论 或科学知识,而应包括科学实践在内。明确这几条原则,人们就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 深化、发展科学划界这项亘古常新的事业。 可检验性是一个命题在原则上可以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可检验性,
用经验验证它是一个陈述之成为科学的必要标准,一个陈述不具备可检验性就不是科学的, 但是仅仅具备可检验性并非就是科学的;第二是经验的标准,提供超量的经验内容,它是使 一个陈述成为科学的充分条件, 同时这个超量内容也应是可检验的; 第三是逻辑的标准即有 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且自恰、简明。
关于“如何分辨科学与伪科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刘洛汐]投稿,不代表竹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odbgbl.cn/lxzx/202502-68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竹日号的签约作者“刘洛汐”!
希望本篇文章《如何分辨科学与伪科学》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竹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分辨科学与伪科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分辨科学与伪科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科学与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