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求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急需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求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急需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数学家小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寻物理学家科学家的小故事
#能力训练# 导语给孩子讲故事是最容易让孩子明白道理的好方法,即使道理深刻难懂,也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变得通俗易懂。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十篇)。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
大熊买了一袋蜜橘回家了,可是它却没发现自己的蜜橘掉了一路,原来是装蜜橘的袋子破了。
大熊拎着刚买的一袋蜜橘,哼着小曲往前走。它光顾着高兴,全然不知道自己的蜜橘已经一颗颗滚到了地上。小狐狸看见了,跟着大熊一路走一路捡。
大熊发现身后有人,回头一瞧,原来是小狐狸。它高兴的喊:“小狐狸,你怎么在我后边,我都没看见你啊!”
小狐狸抱着蜜橘,慌张的不得了,它连招呼都没打,就赶忙往前跑。
怀里的蜜橘也掉了好几颗也顾不得捡。
大熊见了,拼命追起了小狐狸,边跑边喊:“小狐狸!站住!不要跑!”
这一喊,小狐狸更加心虚了,也跑的更加卖力了。
好不容易,大熊终于追到了小狐狸,两个人都累的气喘吁吁。
大熊边喘边说:“小狐狸……你……你的蜜橘!”
“啊?”小狐狸一听,原来大熊追了它这么远的路,就是为了给它送蜜橘的?
小狐狸愣了愣,说:“全……全部给你吃吧!”
说完,扔下蜜橘就跑了。
回到家,大熊数了数自己的蜜橘,又看了看小狐狸留下的蜜橘,它知道小狐狸为什么不要蜜橘了。
故事点评: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像故事里的小狐狸一样偷拿别人的东西。小朋友们,有好人品的人更受人喜欢,我们要做一个人品好的人。
2.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
在高高的山坡上,有一颗又高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着又大又甜的苹果,馋得人直流口水。
一天,小乌龟来了,想吃苹果,它一站在苹果树下,一看,差得远呢。怎么办呢?
正当它发愁的时候,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跑来了。
小乌龟挥挥手,说:“小白兔,快站在我的身上摘苹果!”小兔一看说:“差得远呢!”
正当他俩发愁的时候,小猪摇摇摆摆的来了,小乌龟说:“小猪,快到我身上摘苹果!”小猪托起小兔,小兔说:“还差一点!”
正当他们三个发愁的时候,小熊慢慢地走过来了。
小乌龟大声地说:“小熊,快到我身上摘苹果!”小熊托起小猪,小兔说:“还差一点点!”小兔灵机一动,有办法了。
小兔对小猫说:小兔跳下来,搬来一把梯子,放在大树的干上,自己爬上梯子,摘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大家边吃苹果,边说:“谢谢小兔!”小兔心里美滋滋的。
故事点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大家一起就能形成很强大的力量。小朋友们,团结才会力量大,我们要做一个懂得团结的人。
3.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
皮皮今天不调皮了,他静静的坐在大树下,不说一句话。
这可真奇怪!树上的小鸟问皮皮说:“皮皮,你今天怎么啦?这么安静。这可不像你哦!”
皮皮抬起头看了看小鸟说:“小鸟,我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小鸟问。
皮皮说:“因为我最近真的很不开心。”
小鸟哈哈大笑说:“原来是这样,我也不开心过。”
皮皮好奇的问说:“小鸟也会不开心么?”
小鸟说:“当然啊!你要知道,没人能一直幸运下去,总是能遇到那么一点点不好的事情是自己希望不要发生的。”
“那我该怎么做?”皮皮问。
小鸟想了想说:“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能保持的就是脸上的微笑,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脸上都要保持微笑,因为一切都会过去的。”
皮皮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露出了往日的微笑。
故事点评:笑一笑也是代表着豁达和自信,让自己懂得保持微笑也是一种成长,不开心的事情都会过去,我们要懂得让自己开心起来。小朋友们,遇到不开心我们也要懂得纾解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4.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
小猴,没有礼貌。
老师来了,他不问好;撞到了小兔,他不道歉;碰见老人,他不让路……
猴妈妈很生气,他对小猴子说:“你怎么不学着讲礼貌呢?”
学礼貌,多麻烦,拿钱多省事。小猴对妈妈说:“给我一些钱,我去买礼貌。”
猴妈妈哭笑不得。
仔细一想,就给了小猴一些钱。
小猴拿着钱,高高兴兴的朝街上跑去……来到第一家商店,小猴大喊:“喂,这儿卖礼貌吗?”
没人回答。
来到第二家商店,小猴大叫:“喂,这儿卖礼貌吗?”
没人回答。
一家、两家……小猴跑了三十三家商店,都没有买到礼貌。
只剩最后一家商店了,山羊伯伯开的。山羊伯伯平时对小猴很好,小猴很敬重他。
小猴想,山羊伯伯肯帮忙,我一定能买到礼貌。
他看见山羊伯伯很忙,就等了一会儿。“山羊伯伯,您这有礼貌卖吗?”小猴轻轻问。
山羊伯伯笑了:“傻孩子,礼貌是买不到的,只能学到。”
小猴没有买到礼貌,低着头走回来,他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没有买到礼貌。”
猴妈妈乐呵呵地端出饭菜:“肚子饿了吧?快吃。”小猴早已饿级了,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心想:“还是妈妈好,我要谢谢她。”
“谢谢妈妈!一句很有礼貌的话从小猴嘴里飞出来。猴妈妈笑了:“孩子,你没有买到礼貌,但你学到了。”
5.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
小熊和小鹿上周约好了今天一起去种树。一天早上,妈妈要带小熊去奶奶家。小熊乐得直打滚儿,美滋滋地说:“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
突然,小熊想起了什么,对妈妈说:“我不能去奶奶家了。我答应了小鹿,今天一起去种树。”
妈妈和他商量:“明天再去种树行吗?”“不行,我答应过在家等他。”妈妈走了。
小熊等啊等,等了很久,妈妈都回来了,可是小鹿还没来。小熊失望极了。
这时候,小鹿的爸爸来了。他说:“小鹿今天发高烧,住院了。他让我来说声:对不起。”
小熊赶紧说:“没关系。明天我还要去医院看望小鹿呢。”妈妈高兴地说:“你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故事点评:言出必行,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好,提前说好的不能因为其他事情而失约,小熊和小鹿都做到了,小朋友们以后答应别人的事能做到吗?
6.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
在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奇特的树。这棵树的树干是一座房子,不仅有大门,还有五个小房间呢!
小熊、小兔、小猴、小松鼠和小鸟发现了这棵树。
他们对树说:“我们想住到你的树屋里,可以吗?”
树说:“可以啊,欢迎你们!”
于是,小鸟住一楼,小松鼠住二楼,小猴住三楼,小兔住四楼,小熊住五楼。
他们住了一段时间后都觉得很不方便:四楼太高了,小兔很难跳上去;五楼就更高了,小熊每次回家都爬得气喘吁吁的。
所以,他们马上召开家庭会议。
小熊说:“我要住一楼。”小鸟接着说:“我会飞,让我住五楼吧。”小兔点点头说:“我会跳,我可以住二楼。”小猴连忙说:“我的身手敏捷,我住三楼吧!”小松鼠兴高采烈地说:“我是爬树能手,让我住四楼吧。”
于是,他们重新住进了树屋。
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7.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
一群小鸡宝宝要吃饭了,但是其中一个小鸡宝宝却只爱吃稻谷不想吃青菜。
要吃饭了,鸡宝宝们都聚在一起。
有个小鸡宝宝,在饭里刨啊刨,只吃稻谷,不吃青菜。
鸡妈妈看见了,对他说:“宝宝,青菜也要吃呀!你的身体里需要各种营养才能长大。”
“不嘛,不嘛!我不喜欢吃青菜。”小鸡宝宝撒娇地说。
一天又一天,鸡宝宝们都长大了,又健康又结实,身上就像涂了一层油,阳光一照,亮闪闪的。
只有不爱吃青菜的小鸡宝宝,又瘦又小,羽毛干枯枯的,一点也不好看,还没有劲儿。别的鸡宝宝打打闹闹,玩得好不开心,可小鸡宝宝总是蔫蔫的,没精打采。
河马医生给小鸡宝宝检查了一下,对他说:“你这是营养不良,是不是挑食呀?”小鸡宝宝低下了头。“可不能挑食啊,有营养的食物都要吃,身体才会棒的。”
听了河马医生的话,小鸡宝宝再也不挑食了,稻谷、青菜,样样都吃。没过多久,小鸡宝宝就和其它兄弟姐妹一样,长得又健康又漂亮了。
故事点评:故事里的小鸡宝宝因为挑食身体变差了,这下小鸡宝宝终于知道了挑食的害处了,所以小鸡宝宝再也不挑食了。小朋友们,挑食会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差,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们要均衡饮食。
8.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
小猪和隔壁邻居家的小猫是对要好的朋友,猫妈妈和猪妈妈们商量着送两个孩子去学跳舞。可是小猪生性懒惰,不愿意去学,可还是在妈妈的催促下来到了舞蹈学校。
一个月过去了,小猫跳舞跳得越来越好,可小猪还是笨笨的什么都不会,只知道躲在角落里吃东西、呼呼大睡,猪妈妈非常着急。
一次学校举行舞蹈大赛,小猫上台跳舞拿了一等奖,所有的人都夸奖小猫,可笨笨的小猪却得了最后一名。小猪羞愧的回到家伤心起来。
猪妈妈批评小猪说:“你平时不努力,现在轮到最后一名的下场,都是因为你懒惰的关系。”
小猪听了妈妈的批评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像妈妈保证,下次舞蹈比赛的时候,也要拿第一名。”
猪妈妈微笑说:“只要你认真努力了,不管你是不是第一名,在妈妈心里你都是最棒的。”
小猪通过勤学苦练,终于等到了第二次的舞蹈比赛,小猪在台上优美的跳着舞,台下的观众纷纷鼓掌,小猪得到了第一名,这都是它刻苦努力的回报。
好朋友小猫过来祝贺小猪说:“你跳的真漂亮,下次我一定要超过你,把第一名夺回来。”
小猪说:“我也会一直努力的。”
俩个小伙伴开心地笑着。从此他们各自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小朋友们也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啊!
9.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
小熊乐乐别的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吃饭。这不,妈妈又在满屋子追他了:“孩子,不吃午饭怎么行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我不饿!我不饿!”小熊乐乐一边摇手,一边跑来跑去,就连飘着香味的鸡腿也吸引不了他,这可怎么办呢?每次吃饭,熊妈妈都要绞尽脑汁,真是伤透了脑筋。“对了,你马上不是要参加小学生运动会吗,你不好好吃饭,拿不了好成绩的!”熊妈妈想到了一条理由。
“不会的!”乐乐一挺身子,得意地说,“妈妈,你没听说过虎背熊腰这个词吗?赞美的就是我们熊身体棒力气大呢。你可别忘了,我是熊,我会拿冠军的!”乐乐说完就溜得没影儿了,只留下熊妈妈在那里端着碗叹气。
终于盼到运动会了,乐乐参加的是扔铅球比赛。乐乐前面的几位选手都上场比了,扔得最近的是小兔子,只扔了20厘米,乐捧着肚子乐翻了:“哎哟,别砸了自己的脚啊!”
轮到乐乐了,先别提扔多远,他居然连铅球都没搬起来,这下变成别人笑他了:“哎哟,这什么熊掌啊,兔子掌都不如!”乐乐气极了,重新弯下腰使劲一搬,糟了,他晕倒了!熊妈妈从观众席上冲过来,焦急地问:“乐乐,你怎么了?你怎么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熊乐乐被120急救车送进了医院。
啄木鸟医生做完检查后,严肃地对熊妈妈说:“这孩子长期营养不良,你是怎么当妈妈的?一天三顿起码要让孩子吃好吃饱,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生长的需要啊!看来你这个妈妈当得不称职!”
小熊乐乐迷迷糊糊听到妈妈挨批评,再想到平日里自己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他睁开眼睛,羞愧地说:“妈妈,我以后一定好好吃饭!”
10.经典3至6岁简短小故事
小老鼠有个坏毛病——不爱刷牙。
有一天,小老鼠来找小青蛙玩,它刚开口说:“小青蛙,我们一起玩儿吧!”
小青蛙啥也没说,捂着鼻子逃走了。
小老鼠走啊走,不久,小鸭子摇摇摆摆走过来,小老鼠张开嘴巴,对小鸭子说:“小鸭子,我们来玩吧!”
小鸭子皱起了眉头,走掉了。
小老鼠继续往前走,看见了小麻雀,它说:“小麻雀,请你和我玩儿好吗?”
小麻雀闻到了气味,差点没从树上栽下来,它拼命拍着翅膀,飞走了。
小老鼠没有找到一个朋友玩,它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老鼠妈妈看见了,问它:“孩子,你怎么不高兴啊?”
小老鼠委屈的说:“朋友们都不和我玩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妈妈听了,对小老鼠说:“你对着手掌哈口气,然后闻一闻,就会知道为什么了。”
小老鼠照做了,当它一闻的时候,妈哟!差点儿没晕过去!
小老鼠不好意思地说:“这下,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朋友们都不愿意和我说话了……”
老鼠妈妈又问:“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小老鼠点点头,说:“我知道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勤刷牙!”
老鼠妈妈欣慰的笑了。
故事点评:故事里的小老鼠不爱刷牙,所以它的嘴巴是臭的,小动物们听到它说话自然不愿意和它玩耍。小朋友们,我们要做一个可爱的人,要懂得做一个爱干净爱刷牙的人,要做一个好习惯的人。
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的小故事
物理学家介绍——霍金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这一天正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300年前阖然长逝的日子。伽利略是最先提出了惯性定律原理(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都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人,后来牛顿系统地归纳了这个定律(因此后人也叫它“牛顿第一定律”),使之成为一切力学定律的基石。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霍金的成就与这几位前辈相比又如何呢?他有资格跻身科学名人堂吗?让我们从他在学术界的第一次亮相看起:
1970年,28岁的霍金和彭罗斯(R. Penrose)合作,证明了“奇点定理”: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必然从一个“奇点”开始。为此,他们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贡献——对黑洞性质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论——论重要程度虽赶不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但是足以为他在科学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论,整合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领域,自成体系,使他能与创立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与量子力学的成功结合)的科学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论都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但是只有霍金发现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它不能告诉我们宇宙起源的细节。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出的结论,所有的物理理论(包括它自己在内)都将在宇宙的开端处失效。显然,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部分”理论,所以奇点定理真正所显示的是,在极早期宇宙中有过一个时刻,那时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考虑用20世纪另一个伟大的“部分”理论——专门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来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档被迫从对极其巨大范围的理论研究转到对极其微小范围的理论研究。
恰好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的微型天体可作为研究对象。正如霍金后来回忆的:“研究黑洞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同时理解大爆炸奇点,因为他们之间实在是太相似了。”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黑洞问题。
名词解释 黑洞:一颗内部燃烧尽了的大质量恒星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外壳不断向中心坍塌缩小,最后就会形成致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实体微粒,它们的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几乎是无穷大,由于具有强大的引力,物体只要靠近这个微粒,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住,连每秒传播30万千米的光也不能幸免。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信号能够从黑洞的作用范围内传出,这个作用范围的界限被称为“视界”,人类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形——对于观测者来说,那就是漆黑一片——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来。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时间可能产生像质子那么小(半径10-13厘米)的重约十亿吨的“太初黑洞”,它们的寿命大约和宇宙年龄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尔(B. Carter)等人严格证明了“黑洞无毛定理”:“无论什么样的黑洞,其最终性质仅由几个物理量(质量、角动量、电荷)惟一确定”。即当黑洞形成之后,只剩下这三个不能变为电磁辐射的守恒量,其他一切信息(“毛发”)都丧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戏称这特性为“黑洞无毛”。
华裔著名物理学家介绍
吴有训
吴有训先生于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该年底吴有训赴美,1922年初进入芝加哥大学。其时,著名物理学家A?H?康普顿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该校教授,该年5月康普顿发表了解释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频率改变现象(后称康普顿效应)的论文。当时也研究这一现象的美国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谓“箱子效应”和“三次辐射”的理论,因此他极力反对康普顿的工作。吴有训先后以十几种元素为散射物质进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无法辩驳的事实对康普顿的理论给予了极大支持。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关注和承认。相关数据被一些国际著作引用。吴先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国外有的物理教科书,因尊重吴先生的工作而将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严济慈
严先生1923年赴法国留学,192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著名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但压电效应的定量数据的获得,是严先生深入研究并精确测量给出的。严济慈的导师是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他是居里夫妇的好朋友。玛丽?居里夫人对严先生的研究非常支持,并把四十年前居里用过的石英晶体样品借给了严济慈。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对严济慈也非常赏识,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严先生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了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其反效应具有各向异性、饱和现象以及瞬时性等特性,扩充发展了居里的理论。1927年法布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在就职仪式上他宣读了他的得意弟子---严济慈的博士论文。1931年严先生回国。1935年与著名物理学家F?约里奥—居里及卡皮察同时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赵忠尧
赵忠尧先生1927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受教于1923年诺贝尔奖得主密里根,1930年获博士学位。1979年丁肇中在西德同步幅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礼时,向十多个国家上百名科学家这样介绍赵忠尧:“这位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是指赵先生在研究密里根给出的第二个课题(第一个课题被赵先生拒绝了)“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时,测量到了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现象。所谓反常就是与当时比较公认的克莱因---仁科公式有很大出入,即只有在轻元素上的散射才符合而在通过重元素时相差很大,如当硬γ射线被铅散射时吸收系数比公式结果大了约40%。由于密里根相信克莱因---仁科公式的结果,而对赵先生的结果不甚相信,以至将论文搁置了2个多月。后来由于鲍文教授十分了解赵先生的工作,向密里根作了保证,文章才于1930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发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赵忠尧发现γ射线被铅散射时,除康普顿散射外,伴随着反常吸收还有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出现。由于当时所用的方法不能显示详细的机制,只能断定这两种现象不是由于核外壳层电子而是由于原子核所引起的。事实上,反常吸收是由γ射线在原子核周围产生正负电子对而减少的结果,而特殊辐射就是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碰撞湮没而产生二个(或二个以上)光子的湮没辐射。
王淦昌
丁肇中先生说过:“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能留名学史上的有赵忠尧和王淦昌先生等。”
王先生1930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师从迈特纳,他先后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有幸听过玻恩、米泽斯、海特勒、诺特海姆、弗兰克、薛定谔以及德拜等人的课。1933年26岁的王先生完成博士论文《ThB+C+C11的β谱》,年底由著名物理学家冯?劳厄、玻登斯坦以及迈特纳等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审查并通过了王淦昌的博士论文。1934年1月王淦昌参观了卡文迪许实验室,拜会了卢瑟福、查得威克等物理学家。1934年4月回国。
王先生的科学贡献主要有: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利用宇宙线研究了μ介子衰变特性;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获1982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王先生参与了我国两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
钱学森(1911—),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当时美国唯独加州理工学院有一所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是匈牙利著名学者冯?卡门(也译为冯?卡曼)。冯?卡门早年也是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是麦克斯?玻恩的好朋友及合作伙伴之一。后来,卡门专门研究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成为在这两方面极富盛名的权威。1936年秋,钱先生慕名到加州访问卡门。卡门对钱学森敏捷而又富于智慧的思维非常欣赏,建议钱学森到他这里来读博士学位。从此钱学森在卡门指导下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中国学生赢得了卡门的特殊感情,除钱先生外,他还培养出了林家翘、钱伟长及郭永怀等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他常说:“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匈牙利,一个是中国”。
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1933-1945年间在《航空科学》、《应用力学》等杂志发表8篇论文,推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等许多开创性工作。1945年卡门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团长,授少将军衔,钱学森任顾问团火箭组组长,上校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当局高度评价钱学森的工作,认为他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卡门更是器重他的得意门生,称他为火箭方面最得力的专家。钱学森几经磨难1955年才得以回国,为新中国火箭、导弹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91年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中国实验物理学家,浙江省吴兴县。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进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2年底赴里昂等待乘船回国,由于太平洋航线中断,他滞留里昂大学任教,1944年和1947年起先后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奖金。194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历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副局长、局长,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6—1978年任副秘书长、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8—1984年任副院长;1955年受聘为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特邀顾问。1956—1978年还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1年起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被选为理事长。1978年被遴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6月28日0时28分于北京病逝,终年79岁。
钱三强1948年回国后培养了一批从事研究原子核科学的人材,建立起中国研究原子核科学的基地。1955年起参加了原子能事业的建立和组织工作,将近代物理所改建为原子能研究所,
领导并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发展以及有关科技工作的开展,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计划和学术领导都做出了贡献。
1937年,钱三强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留法公费生。夏到达巴黎,当时正在法国参加会议的严济慈亲自将他介绍给了伊莱娜?居里。伊莱娜?居里和约里奥?居里人称“小居里夫妇”。钱三强进入居里实验室后,尽量多干具体的工作。除了自己的论文工作,有机会就帮助别人,目的是想多学一点实验本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钱三强说:“我比不得你们,你们这里有那么多人,各人各干各人的事。我回国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得会干才行。”就这样东问西问两年多的实验室工作使钱三强增加了丰富的知识和实际技能。
1939年希特勒军队占领法国,钱三强随同事想逃难,但未能成功。这时他的公费留学费用中断了,回国不能,留下又没有生计。在钱三强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不肯离开法国的约里奥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说:“既然是这样,那还是想法留下吧,只要我们自己能活下去,实验室还开着,就总能设法给你安排”。1943钱三强回到了巴黎继续在居里实验室做研究工作,直到回国。钱三强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凭他的卓越贡献已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1946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核乳胶研究铀裂变,发现了著名的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荣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约里奥曾说:“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核物理界一个重要工作。”1947年钱三强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一职。
1948年钱三强回国时小居里夫妇给他写的评语中说:“他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忱,并且聪慧有创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并由我们指导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最为优秀。......我们的国家承认钱先生的才干,曾先后命他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的高职。他曾受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嘉奖。”
“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在精神、科学与技术方面他具备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所应用的各种品德。”
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一书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学生中有四个很有才华的中国人;其中之一是黄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开甲和杨立铭。
彭桓武1915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爱丁堡大学随玻恩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底回国。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忆说:“我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是个矮小而强壮的小伙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赋出众...我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理论问题上出了一个错,错误找出来后,他非常沮丧,以致决定放弃科学研究,代之以为中国人民撰写一部大《科学百科全书》,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发现和技术方法。当我说到我以为这对单个人来说是个太大的任务时,他回答道,一个中国人能做10个欧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为爱尔兰都柏林薛定谔高级研究院的教授,作为亥特勒(W.Heitler)的继任,...我想彭是得到欧洲教授职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几年以后他决定回中国,在走以前他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苏格兰西北高地的尤拉浦尔去,我们在那里度假。...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几天。然后他离开了我们再没见过他,他也没写信来。”玻恩说:“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干外是很单纯的,外表象一个壮实的农民。”从玻恩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他对这位倔强的中国北方小伙子的喜爱欣赏与想念。彭先生在英国时与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由于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1945年与玻恩分享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支杜加尔---布列斯班奖。回国后继续进行核物理研究,对分子结构提出了以电子键波函数为基础的计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领导下邓稼先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合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为中国核物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
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
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8—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
石
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48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授证书。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γ”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丁肇中(1936—),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
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发现J/Ψ粒子),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1987年)、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年) 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年)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曾获得过许多奖章,如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质奖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仪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数学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学期刊的编委。
1.“知识改变命运”的小故事
古今中外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短小事例的很多啊,比如中国的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还有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华人首富李嘉诚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财富额:119亿美元
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一个穷困的少年,凭借自身的勤奋与智慧,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财富创造神话。其在世道低迷之时屡屡出手并赚得衣钵满归,资本市场叱吒风云收获丰厚的经典案例也被列入世界管理大师的商业教程。超人,在以12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港澳台百富榜首富的同时,也以浓缩了无数人财富缔造梦想的亲身经历成就了自己在华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2.列举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
陈景润,他家境贫寒,学习刻苦,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 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
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
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谜,这一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于被陈景润所摘取。
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作家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这样描绘陈景润的内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严重起来。
我是病入膏肓了。细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内脏。
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唯独我的脑细胞是异常的活跃,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
我不能停止。……”对于陈景润的贡献,中国的数学家们有过这样一句表述: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
靠着坚苦卓绝的学习,,让世界为之震惊,如果他自暴自弃,甘于当一名学徒工,就不会有今天巨大的成就。
3.“知识改变命运”的小故事
古今中外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短小事例的很多啊,比如中国的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还有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华人首富李嘉诚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财富额:119亿美元 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一个穷困的少年,凭借自身的勤奋与智慧,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财富创造神话。
其在世道低迷之时屡屡出手并赚得衣钵满归,资本市场叱吒风云收获丰厚的经典案例也被列入世界管理大师的商业教程。超人,在以12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港澳台百富榜首富的同时,也以浓缩了无数人财富缔造梦想的亲身经历成就了自己在华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4.请你写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小故事/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采纳答案”按钮,送咱一朵小红花鼓励下吧!祝您生活愉快!谢谢!
5.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有哪些
古今中外有关知识改变命运短小事例的很多啊,比如中国的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还有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华人首富李嘉诚名言:“知识改变命运”财富额:119亿美元。
6.有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名人故事
陈章良,1961年出生。他于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国际上首批成功地将大豆储藏蛋白的基因转入茄科植物中的科学家之一,并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陈章良教授29岁时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后历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生命科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副校长。
陈章良生命的小船起始于福建省福清县一个紧傍着大海的小渔村。他说:“我小时候常常和弟弟去海里捞点鱼儿卖掉补贴家用。到了9岁的时候,村里人都说我,太大了,还不读书,太不像话。这才开始读一年级。”“我是那所中学里边第一个考上大学的。1978年7月,我们100多人坐着大卡车,到很远的地方去参加高考。” 陈章良现在还记得当时被卡车摇摇晃晃地拉到县城参加高考的情景,他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这次考试上。 考试成绩公布后,陈章良在全乡100多个考生中成了惟一的中榜者——他终于考上了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栽培系。事实上那个时候的窘况实在不可思议:陈章良一边读书一边还得劳动;寒暑假得下海摸鱼捉虾卖几个钱作学费和买灯油;晚上便在煤油灯下苦读。
陈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恢复高考,第一是改变了我们这些人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但重要的是,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太好的机遇;第二是我们能够踏进大学校园,梦里面都没有想过,小时候真的一点都没想过,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自己明白自己今后有前途,而且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学校好像争了一份光荣,所以非常珍惜,记得就是“三点式”的:图书馆、教室、宿舍,每天就是这三点,一直在读书。”
达芬奇,一个美术家兼知识分子以其艺术与科技成就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的人,以其博识赢得同时代人包括教皇在内的敬慕。
伊拉斯谟,同样因博识深思,半个世界的人都得关注他的言论。
牛顿,第一个因学术成就被英王加封为爵士的英国普通人。
马克思,不用介绍了。
诺贝尔、爱迪生等,因为发明专利而获得财富与声誉。
这些都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
[几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阅读。]
但编者认为,在改变命运的诸因素中,知识的作用不一定是主要的,如性格因素就非常重要,知识如果能上升成为理论及思想,那么它首先改变的是自我,即精神世界的扩展与境界的提升。
泰勒斯的故事
一天,衣衫褴褛的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泰勒斯从大街上风尘仆仆地走过,以为商人挖苦道:“泰勒斯,都说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可是知识不能给你带来金子和面包,只能给你带来贫穷和寒酸。”泰勒斯听了反击道:“我不能容忍你利用我的贫困来贬低和攻击知识的作用,我会用事实来教训你的!”泰勒斯运用丰富的天文、数学和农业知识,经过周密的预测和计算,断定明年橄榄会大丰收。于是他提前低价租了附近多有的榨橄榄油的器具。第二年,橄榄果然大丰收,对榨油器的需求骤然剧增,泰勒斯乘机抬高租金。许多想租用榨油器的人都拥挤在泰勒斯的门前,那位曾经挖苦过泰勒斯的商人也满头大汗地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泰勒斯便走上前去用嘲弄的口吻对他说:“高贵的商人,看到了吧?这些榨油器都是我用知识弄到手的。我想发财,只压迫略施小计,但是我追求的并不是这些,我需要的是知识这一无价之宝,这是金钱买不到的伟大力量。”
7.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
①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
②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 ③萤囊映雪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 ④凿壁偷光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
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
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⑤童第周,字慰孙,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一个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
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扩展资料: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1948年2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 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
1949年至1953年,他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由 *** 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1954年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年2月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6年,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
1957年9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960-1962年,转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
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
(院士)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被定为一级研究员。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
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主要成就: 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
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 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发起创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
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表达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关于“求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急需啊!”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王喜成]投稿,不代表竹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odbgbl.cn/jrzs/202502-140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竹日号的签约作者“王喜成”!
希望本篇文章《求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急需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竹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求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急需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求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