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女子跳高一二三级运动员标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女子跳高一二三级运动员标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女子跳高一级运动员标准:1.75米;女子跳高二级运动员标准:1.56米;女子跳高三级运动员标准:1.40米。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比赛项目之一,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系列动作形式跳越高度障碍的运动,现代跳高运动始于欧洲。
1827年,威尔逊在英国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跳出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跳高运动的技术动作出现过5次重大演变,即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现代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
运动员在中国一般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少年级运动员六个技术等级。
在六个运动技术等级中,国际级运动健将是最高称号,由国家体委授予。一级运动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国家体委直属体育院校、各系统的中央体协授予。二级、三级、少年级运动员由地(市)、县体委及体育院校、各系统中央级体育协会分别批准授予。
跳高代表人物:
1、富兰克林·雅各布斯
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1978年,雅各布斯创下了跳高高度与自身身高差距最大的世界纪录,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当中。22岁时,雅各布斯以2.26米的成绩获得了泛美运动会的冠军,同年又以2.27米的成绩获得第2届世界杯田径赛的冠军。
2、理查德·福斯贝里
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是背越式跳过技术的创造者。福斯贝里曾以其独特的背越式技术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成功夺得一枚金牌。为此,人们便将这种跳高方式命名为“福斯贝里背越式”。此后,背越式技术几乎完全取代了风行一时的俯卧式技术。
3、罗泽玛丽·阿克曼
德国女子跳高运动员。1972年,阿克曼参加慕尼黑奥运会,跳出了1.85米的成绩,位列比赛第七名。两年之后,阿克曼再次对自己的极限实现了突破,先后两次打破世界纪录。
1976年,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阿克曼改写了自己的历史,以1.93米的成绩夺得了金牌。1977年,阿克曼采用俯卧式成功越过了两米的横杆,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突破两米的女运动员。
4、朱建华
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1981年,朱建华在第4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跳过2.30米,打破倪志钦保持了11年之久的2.29米的亚洲纪录,这一成绩列当年世界第5位,被评为该届田径赛最佳男子运动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跳高
跳高的力学原理
跳高、跳远属于田赛。
田径运动中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全能运动项目,则是以各单项成绩按《田径运动评分表》换算分数计算成绩。
1、田赛是田径运动的一类,是在田径场规定的区域内进行的跳跃及投掷项目竞赛的统称
分为跳和掷,其中跳的项目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竿跳高;掷的项目有: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以高度或距离来计算成绩,决定名次。
2、径赛是田径运动的一类,是在田径场的跑道或规定道路上进行的跑和走的竞赛项目的统称。
奥运会设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女子3000米(第25届起取消该项目,增设女子5000米)、5000米、10000米、马拉松、3000米障碍赛(男子)、
100米栏(女子)、110米栏(男子)、400米栏、10公里竞走(女子)、20公里竞走、50公里竞走(男子)、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
扩展资料:
田径运动的起源:
田径运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而成。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与大自然及野兽搏斗,经常走动于崇山峻岭、沼泽平原、横跨溪流、飞越障碍、投掷石块、木棒和各种捕猎工具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断重复和改进这些动作,逐步形成了走、跑、跳和掷等各种生活劳动的技能,并把这些技能一代代地传授下去。
古时也有利用走、跑、跳跃和投掷的练习挑选与训练士兵的。古人们开始是自发地或有一定组织和规则地进行跑、跳跃和投掷的比赛,这些活动逐步产生了田径运动的雏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田径运动竞赛项目、竞赛条件、竞赛方法亦逐步改进,成为现代田径运动。
百度百科-田径
百度百科-田赛
百度百科-径赛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跳跃项目。跳高的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跳高的技术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由支撑转变为腾空;由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由于跳高运动是由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式完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并具有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的双重特征,所以说跳高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最困难的技术之一。
跳高时,人体的跳跃高度是由三个垂直距离的总合所决定的,这就是跳高理论中的重要公式:
H=H1+H2±H3
H——能够跳过的横杆高度
H1 ——起跳时人体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
H2 ——通过跳跃使人体重心升高的高度
H3 ——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至横杆之间的距离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与跳高成绩直接相关的三个条件。H1,即起跳瞬间人体重心高度,它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材高,特别是下肢修长的人,重心也高,这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二是运动员起跳时的身体姿势。因为身体姿势的改变会直接影响身体重心的变化,如在起跳时两臂和摆动腿充分向上高摆、提肩、拔腰,整个身体充分向上伸展,起跳腿的膝踝关节充分蹬直,这会显著提高身体重心的位置。
一般来说,跳高时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是在杆上,因此,这就要求H3值越小越好。当然,过杆时身体重心抛物线的最高点处在横杆之下是最理想的,而且从理论上讲也是成立的,但在运动实践中尚未有先例,那么实现H3的理想条件是什么呢?这主要取决于过杆动作和身体处于杆上的姿势。跳高技术的发展,过杆动作演化的趋向,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已获得的腾空高度越过更高的横杆。从跨越式到俯卧式和背越式,过杆时身体重心与横杆距离大大减小,所以说H3是衡量过杆动作优劣的主要标准。
从上可以看出,在决定跳高成绩的三个条件中,H1和H3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采用姿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有关,是提高跳高成绩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条件却是H2——跳跃使身体腾空的最大距离。这是跳高技术中的关键。
跳高是属于垂直跳跃项目,尽管腾起后受水平速度的影响,但重心轨迹仍按抛物线运动,从垂直上抛运动公式:H=V02sin2a/2g 可以看出,决定重心腾起高度的唯一因素是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
从力学原理我们知道,跳高腾起的高度既依赖于自然弹跳力,又更多地取决于助跑速度在起跳阶段换成腾起初速度的效果。助跑速度越快,转换得越好,获得的腾起高度越大。速度的转换是在运动员起跳技术稳定的条件下,而且在一定的生理学范围内,加快助跑速度,促进水平冲击负荷增大。起跳腿伸肌群肌肉拉长的速度加快,这使伸肌群受到刺激强度与冲动频率相应地增高,从而有利于速度的转换,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
跳高起跳时身体腾空离地的一瞬间,其身体重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抛物线已经确定。此抛物线是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合成速度决定的,抛物线的高度取决于起跳蹬伸时的垂直速度,而抛物线的距离则由助跑的水平速度决定的。因此,在跳高运动中起跳的垂直速度越大越好。
由抛物线原理得知,跳高运动员一旦起跳腾空后,身体在空中不管做什么动作都改变不了重心的运动轨迹,在空中任何想提高身体重心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既然身体腾空后的重心运动轨迹不能改变,那么跳高的空中动作有何作用呢?背越式跳高起跳后首先是头和双臂过杆,然后是背、腰、臀部依次移过横杆。为了尽可能利用重心的腾起高度过杆,因此身体某一部分在杆上时,其它部分肢体需尽量垂于杆下,头肩部过杆后即下沉,相应地升高腰背躯干,这就是空中的补偿运动。主动降低部分肢体,而升高一部分肢体,总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不变。
关于“女子跳高一二三级运动员标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李立钧]投稿,不代表竹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odbgbl.cn/bpdc/202502-129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竹日号的签约作者“李立钧”!
希望本篇文章《女子跳高一二三级运动员标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竹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女子跳高一二三级运动员标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女子跳高一二三级运动员标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